思想的创立者
两位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思想家

卡尔·马克思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与内在矛盾。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更是一位彻底的革命家,其思想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着深刻的讨论与实践。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锻造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他不仅在理论研究上贡献卓著,如撰写《反杜林论》,还在物质上长期支持马克思。在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起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重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忠诚的捍卫者与最杰出的发展者。
思想的发展史诗
从理论创立到全球实践的壮阔历程
创立时期 (1840s-1880s)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论》的出版则系统阐述了其经济学核心,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传播与完善 (1890s-1917)
第二国际成立,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工人政党中广泛传播。恩格斯晚年撰写了《反杜林论》等著作,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俄国形成,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时期,理论论争也推动了思想的深化。
苏联与中国 (1917-至今)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代发展 (1950s-至今)
进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种新兴流派相继出现,从资本、文化到生态等多个维度,对现代社会展开深刻批判。在全球化浪潮中,马克思主义不断演化,展现出持续而强韧的理论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认为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又称唯物史观,其核心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构与演变。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被视为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历史进程。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积累。
阶级斗争理论
认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理论,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
核心理论与当代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审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
历史唯物主义与AI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AI作为颠覆性的生产力,正深刻改变着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乃至上层建筑,并对法律、伦理、政治提出新要求。
政治经济学与AI资本
在资本主义结构中,AI技术有可能加剧垄断,催生“数据寡头”等新型权力集中形态。其对劳动过程的重塑,以及通过“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均可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深刻分析。
阶级斗争与AI时代
AI时代催生了新的阶级形态,如掌握算法资本的科技巨头和依赖平台生存的数字无产者。算法控制、数据剥削等成为阶级矛盾的新表现形式,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理论与本土国情相结合的光辉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卡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卡尔·马克思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卡尔·马克思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